理论创新是中国不断创造辉煌的动力 来源:常见问题    发布时间:2023-12-16 18:31:58   阅读:1

  中国成立95年来之所以能够成就前人从未完成的伟大事业、创造让世界心悦诚服的辉煌业绩,一个很重要的缘由是坚持既坚定地遵循正确的理论指导,又自信地进行理论创新。中国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就是边干边学习、边干边调整、边干边总结,边干边对自己的成功经验进行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所面对的许多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必然会促进有力地推动中国的理论创新。

  习在纪念中国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任何一个时间里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我们党之所以特别强调指导思想的极端重要性,就是因为“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95年来,中国之所以能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回顾中国95年光辉历程,能清楚地看到,我们党之所以直至今天仍然能够朝气蓬勃、万众一心、目标一致地成就了一番番前人从未完成的伟大事业,创造出一个个让世界心悦诚服的辉煌业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从始至终坚持既坚定地遵循正确理论指导,又充满自信地进行理论创新。正如习所总结的那样:“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95年中,我们党也曾历经曲折、遭受挫折,但历史的经验教训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政党如果只有力量而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就会导致在实践中一味地盲动冒进,迷失方向,给革命与建设事业带来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同样,如果只是机械地固守僵化理论,而不在与实践的结合中运用、发展和创新,那么理论就是束之高阁的空谈,也不可能正确地解决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干不成事情。虽然遭受失败与挫折、经历曲折与失误,但中国带领人民最终一次次走出低谷、创造一个个辉煌,最终的原因就在于始终信仰正确的理论指导、遵循坚定的主义导航。正因为如此,中国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面对惨重的挫折,不但没有垮掉、散掉,反而愈加强大,正所谓理论信仰的成熟是政治立场坚定的基础。正如习所总结的:“这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概括地说,95年来中国所坚持的指导理论与所进行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系列重要讲话。这些理论的坚守和创新都是适应具体的历史条件与现实的实际任务而形成的。之所以反复强调正确认识、深刻理解并长时间坚持这些重要贡献和宝贵经验,是因为坚定的理论信仰和不断的理论创新是中国不断前进发展、持续创造辉煌的巨大动力。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要简单地回顾一下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过程就清楚了。

  早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曾经认为,只要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关于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根本途径,即坚持暴力革命和列宁主义关于帝国主义阵营与无产阶级革命发展的“不平衡”理论,并把苏联十月革命的首先在中心城市爆发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成功经验照搬过来、运用于中国,中国革命自然就会胜利。结果,教条主义的照搬照抄导致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屡屡遭受挫折并导致惨重失败。这迫使中国从中汲取教训、重新认识中国的特殊国情:经济上,农村不依赖城市而独立存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与城市的工业经济相分离;政治上,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齐力剥削、统治中国,而中国国内的军阀势力长期实行封建军事割据,致使中国一直处在不统一状态。基于这个特殊国情,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人寻找到一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实际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并在践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过程中正确地总结了中国革命遭受挫折的教训和走向成功的经验,实现了思想理论创新的自觉和自信,提出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正确原则,进而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思想。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中国人在实践中运用、发展和创新的理论作指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才顺利地发展并取得彻底的胜利。

  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事业中,我们党又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和平赎买的理论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真实的情况相结合,顺利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后,又把中国作为执政党所面临的加强和巩固执政地位,特别是领导亿万人民群众搞好国家经济建设作为全新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此,我们党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都作了认真探索并积累了显著成果。比如,《论十大关系》和“三个为主、三个为辅”的经济建设方针,党的八大政治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科学分析,《关于正确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关于准确判断、分清并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这些独创性的理论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不过,由于我们党对于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总体上还局限于革命战争中形成的经验、局限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局限于按传统经典理论观点理解和建设社会主义,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具体国情。结果,经济建设上出现了“”的急于求成和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政治建设上出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和发动“”的重大挫折。粉碎“”、结束“文革”,中国人为摆脱困境、扭转局面,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开启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改革开放中,我们又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化解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一定要进行富有成效的理论创新。经过实践反复检验,我们党形成了理论这个重要的理论创新。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当时,随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党内和国内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比如许多党员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社会分配方式和利益格局日益多样、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更加多元。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中国人必须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及时作出回答,即回答好党的建设怎么样改进与加强、怎样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怎么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扩大党的社会基础等问题。由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面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出现的许多具体问题,我们党开始认真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追求的发展是怎样的发展、该怎么样实现经济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促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的党中央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进行着更为立意深邃、目标明确的思考,作出了一系列符合世情、国情、党情的正确判断和新的理论贡献,再次提出党一定要坚持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须毫不动摇地惩治一切腐败现象、营造全党清正廉洁和全社会和谐公正的新局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简要梳理这些年的理论创新,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开始是“中国梦”,接下来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经济发展新常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新理念、“六个坚持”等。此外,党中央还提出“全方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战略;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新理念;提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外交新战略;提出“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全面从严治党及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管理体系等一系列新举措。这些旨在继续推动理论创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及国防外交等各方面。基于上述分析总结,我们大概能捋出一条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奋斗目标,以经济发展速度、结构和动力实现三个转向为新常态,以“四个全面”为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为理念,以“六个坚持”为根本原则,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相统一为外交战略,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为政治保障等。这把以“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为坚定信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

  从以上简要的回顾中,我们大家可以看出:中国的理论创新,不是关在屋子里设定一个必然正确的理论,而是边干边学习、边干边调整、边干边总结,也就是边干边进行基本经验的提升、边干边做必要的理论创新。习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未来,满怀信心地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今天,时代变化和我们国家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要求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 “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并没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这必将进一步有力地推动中国进行理论创新。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中国进行理论创新的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是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但中国的理论创新从来不缺少世界眼光,既着眼于中国的实际,也着眼于世界发展的根本趋势,并主动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当然,我们也强调,向别人学习,绝不是简简单单地复制别人,而是要有中国人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体意识。咱们进行理论创新,既不能教条主义地搬用马克思主义的词句,也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地搬用西方时髦语言和片面、偏执的政治概念。对此,习强调指出:“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1]习. 在庆祝中国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07-02.





上一篇:解放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 下一篇:看懂这张图电工你就会了一大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