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复出后得知黄昆处境艰难直言:当年是我害了他 来源:常见问题    发布时间:2024-03-24 00:49:36   阅读:1

  1977年5月,还没有正式复出的,在西山住所召见了中科院的两位领导,方毅和李昌,谈谈科学与教育工作。这次谈话的内容只有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去。工业上,交通能源要先行,整个国家赶超世界领先水平,科学技术是先行官。还指出,科学研究是劳动,科学技术人员是脑力劳动者。

  几个月之后,正式复出,自告奋勇主管科学和教育方面的工作。随后,邀请了30多位科教工作者举行座谈会。会上,就科教工作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发表了重要的意见。

  “沈教授,黄昆现在怎么样?”向时任北大副校长的沈克琦教授问道。当听说黄昆还在“北大200号”时,感慨地说道:

  这次会议之后,还多次托人向黄昆当面致歉,说自己给黄昆惹了麻烦,令黄昆深受感动。

  黄昆,北京大学教授,半导体物理学专家,同时也是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1945年,黄昆来到英国深造,从此和诺贝尔奖大师紧密相连,跟随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学习,并与导师合作完成了一本著作《晶格动力学理论》。

  这本书的问世,奠定了黄昆在固体物理学领域的权威地位。几十年来,这本书不但将几代科学家领入固体物理学的大门,甚至有国外的专家将黄昆的书比作圣经。

  1951年底,带着投身新中国建设的满腔热忱,黄昆舍弃了英国优越的条件,中断了自己的研究中国,借道香港回到了祖国。回国之后,黄昆立即赴北京大学担任物理学教授,开始了26年多的教学生涯。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院系调整”,黄昆作为调整后普通物理教学的主持人之一,全身心投入到普通物理的教学之中。随后,鉴于国际上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的发展势头,黄昆边教边学,又开设了固体物理课程。

  1956年暑假,全国五所高校联合在北大开办新中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黄昆被推举为主任。仅仅两年的时间,半导体专门化的教师就创立了一系列的课程,培养出的200余名学生,成为中国半导体事业的第一批骨干力量。

  而黄昆先后担任过北大物理系固体物理教研室和半导体物理教研室主任,被公认是我国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两个学科的开创人之一。

  1966年,一场政治风暴席卷全国,和绝大多数的名教授一样,黄昆虽然在政治上没有抱负,但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工作和生活遭受到了极大的磨难,甚至被毫无根据地怀疑加入过,被迫接受隔离审查。

  1969年,黄昆被安排在北京大学电子仪器厂工作,也就是“北大200号”。虽然黄昆在半导体物理领域颇有建树,但并不熟悉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工艺。作为一个造诣很深的理论物理学家,黄昆在车间不耻下问,向工人师傅请教每一个细节。

  虽然黄昆边学边干,最后干得也不错。但离开了心爱的教学岗位,脱离了钟爱的半导体学研究,还是令黄昆十分苦恼。

  1975年,开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顶着巨大的压力提出要做全面整顿,而科教战线是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决心立刻得到了各地各部门的积极响应,中科院在整顿过程中,专门邀请黄昆到半导体所作学术报告。

  黄昆的这一场报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但鉴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心存顾忌的黄昆最后还加了一句,说这是他的业余研究。

  恰好当时的女儿邓楠在半导体所工作,很快了解到黄昆的一些近况,并在中科院工作汇报的会议上,义正言辞地指出不让黄昆搞本行是不对的,如果北大不用他,可以调到半导体所当所长。

  的这一番谈话,让当时身处困境的科学技术人员深受鼓舞,许多人都流下了热泪。

  但遗憾的是,黄昆还没有来得及去半导体所,政治风向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支持黄昆的那一番谈话,将黄昆彻底卷入政治之中,黄昆被要求写批判邓的文章。

  黄昆写的材料自然不符合上面的口味,于是有人便以黄昆的名义重新撰写,还进行了公开发表。

  这场政治风暴结束后,黄昆因为这一篇文章,背上了很深的思想包袱。他始终认为,这篇文章虽不是自己写的,但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就应该由自己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且当作自己一辈子都要牢记的教训。

  所幸第三次复出后,及时为黄昆说了话,才没有让这位半导体领域的人才被埋没。

  而这一次,也和两年前大不相同。讲话以后,中科院和北京大学立即执行,只用了几天的时间,黄昆去中科院工作的调令就下来了。

  其实,黄昆对于当半导体研究所所长,内心矛盾重重,尤其在明确要求大规模集成电路尽快赶上世界领先水平之后,黄昆更是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怀疑。

  一方面,黄昆自己的半导体领域是门外汉,也从未独立领导过一个科研单位,生怕自己不称职;另一方面,黄昆感觉自己当所长是亲板,不应该讨价还价。

  于是,在内心矛盾中度过了一年以后,黄昆主动递交了辞职信,表明自己不能胜任所长的领导岗位。几天后,派人向黄昆传达指示:

  在黄昆的主持下,研究所开始针对国际上一些疑难问题重新展开研究,而半导体所建立的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也为我国在物理学研究方面开创了新的领域。

  1979年,黄昆受邀到意大利进行学术交流访问。这是黄昆个人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复出,同时也代表了中国物理学在国际上的复出。为此,黄昆拿出自己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出山之作。

  由于黄昆回国之后沉醉于物理教育,国际上许多人都以为黄昆告别了学术界。因此当黄昆拿出自己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时,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将两个“黄昆”联系到一起。以至于得知二者是同一个人后,众人一片惊叹之声。

  1983年,黄昆从所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但继续担任名誉所长。在之后近20年的时间中,黄昆仍坚持每天上午去研究所,和年轻人探讨学术问题,或者翻阅资料,处理文件。

  甚至在家里,在节假日,黄昆还经常伏案工作。某一年的春节,一位同事登门给黄昆拜年。黄昆好不高兴,客人进门不久,他就拿出自己在家里做的一些研究,和同事一起讨论起来。

  2002年,83岁的黄昆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对自身能获得这个奖,黄昆有些惶惶然:“这么多学科,这么多研究人员,很难想象我怎么会得了这个奖……对我来讲太高了……我是一个普通的科学工作的人,没什么神奇和惊人的地方。”





上一篇:谁能想到《奥本海默》竟然与十二位我国科学大师时空交汇 下一篇:波浪理论原理包含有哪些波浪理论三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