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杰:材料加工原理
来源:CNAS实验室认证    发布时间:2024-04-17 15:54:33 ...


  董杰,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高层次人才计划获得者。主讲国家级一流本科生线下课程《材料加工原理》14年和国家级一流本科生线上线下课程《材料科学基础》12年,近三年累计授课204学时。担任《材料加工原理》课程责任教授,带领团队探索了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复合型热加工创新人才的教育学生的方式,引领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重视兴趣培养、完善理论体系、增设综合实验和参观见习及前沿科研成果讲座等。荣获2016年度上海交通大学“烛光奖励计划”一等奖、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课程团队由顾剑锋教授、吴一高工、胡侨丹教授、靳丽教授、郭正洪副教授、刘娟副研究员、陈科教授、王甫霖副教授、李军副教授等一线教师组成,其中陈科教授、王甫霖副教授、李军副教授担任英文班的主讲教师。小组成员均长期从事金属材料的热加工技术探讨研究,在学术领域和教学领域均有相当的影响力。顾剑锋教授、陈科教授多次获得学院“最受喜爱教师”称号;胡侨丹教授为教育部、国家自然基金委青年人才计划获得者;郭正洪副教授发表多篇教学研究论文。

  1997年,上海交通大学在全国率先把材料、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等专业整合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徐洲等教授开创了本门课程,讲授金属材料热加工过程中的基础理论,满足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2003年,出版了第一版《材料加工原理》教材,填补了国内大材料专业整合后新教材的空白,被评为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8年以来,王浩伟、顾剑锋等教授将最新的材料加工科研理论和成果引入到课程,加强完善了理论教学体系,出版了第二版《材料加工原理》教材,满足了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求。2017年以来,董杰、顾剑锋、吴一等教授等实施了课程改革,以培育学生分析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为核心目标,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提出“技术原理认知+理论体系学习+科研案例分析+综合实践创新”的多元渐进培养模式,分中、英文班授课,正逐步满足培养卓越创新人才的需求。

  在“技术原理认知”模块,综合运用视频、动画和立体示意图等新技术方法,结合参观见习,使学生熟悉铸造、塑性变形、热处理、3D打印等多种材料加工技术的动作原理。强调材料专业核心任务是实现“材料产品化、产品机械化、机械自动化”,高效的材料“控形控性”加工技术能为人类社会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引导学生欣赏产品成形原理的巧妙性。在“理论体系学习”模块,通过自学、课堂授课和讨论等,使学生掌握很多材料在不同工艺流程中的共性基础理论和不一样的材料在相同工艺流程中的个性化原理;金属凝固、热塑性成形及热处理过程中的晶粒形核及长大理论、热力学动力学方程等,以及热加工中动量、质量和传输原理,涵盖材料组织、结构演变规律和控制原理。引导学生欣赏建立理论模型的严谨性。在“科研案例分析”模块,引入多个最新科研项目进入课程,讲解、分析和讨论高超飞行器、核电大转子、航空发动机等技术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安全及经济建设的严酷性和选择责任担当的自觉性。在“综合实践创新”模块,设计了新型铝基复合材料3D打印成形技术、铝合金型材成形技术、钢大锻件成形技术全链条创新实验,指导学生理解全链条加工技术设计,学生分组实践和讨论,独立完成报告。引导学生体验理论创新的艰辛和产品“性能和尺寸”改变的奇妙性。课程致力于全面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





上一篇:祝贺!西工大48个团队教师入选! 下一篇:【48812】一堂好课 像研讨学术相同去研讨教育!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