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赛理论 篇四 空气动力学平衡及其原理 来源: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2024-02-01 22:32:40   阅读:1

  大家好,那么今天呢,我就讲一下关于空力系统和轮胎的一些工作原理以及极限的变化

  首先讲一下空气动力吧,其实这样的一个东西只是这样叫而已,可别以为是什么气流加速什么鬼的,在上一篇我也是跟大家提到过这样的一个东西,它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大家平时看到的那些尾翼啊,风刀还有气流疏导器那类的东西,那么我在这里先跟大家讲一下空气动力学的历史吧

  刚开始的F1没什么翼,你在车上几乎看不见任何一个片状的东西,最早期的时候有个F1工程师喝酒喝醉了,脑洞大开想让赛车起飞,拆了家里的飞机模型装到车上,醒来之后脑洞更大了,他就想:装了机翼飞机能在天上飞得更快,那反过来装在车上车子在地上岂不是跑的更快了?就开始尝试把飞机的机翼倒过来装在车上(小编自编)

  其实当时还是有一定科学根据才敢进行这样的实验的,不过当时的形状就有点尴尬,跟大家脑子里想的不太一样...

  倒置之后就是汽车上的尾翼了,如图在车辆行驶的时候气流通过尾翼上方时,因为尾翼上方是平整的,所以气流速度与车速(假设无风状态)是一致的,而尾翼下方由于有凸起,所以气流要跑得更快才能平稳,丝毫没有压力的通过尾翼下端部分,这就导致了下方的气流速度比上方快,气流的流动速度大那么就会导致气压降低,尾翼下方的气压比上方要小,所以上方的气压就会把整辆车往下压,使车辆紧抓地面

  之后研究之后发现尾翼既可以产生下压力也会产生阻力,此外还发现尾翼前置会产生一定的升力,而赛车要的是下压力,于是1969年FIA(那是也不了解是否是叫FIA,总之是类似的机构)就要求车翼只能安装在后部

  之后莲花车队发现这么多东西居然是喝酒发明出来的,莲花的老板每天都喝酒,一醉方休,之后还真搞出了点东西(小编自编)

  1972年伟大的天才设计师,莲花的创始人--科林•查普曼的尝试开辟F1的新道路。查普曼在72年设计了莲花尖形鼻翼和楔形鼻锥,散热器安装在侧箱。这也达到了使汽车的重心向后方移动的效果,随后莲花马上赢得了车手和结构设计的世锦赛。由于其革命性的空气动力学,莲花在直道上的速度比其前任相同发动机功率的车快15公里每小时。

  这也是现代F1造型首次出现,之后还有车队曾经因为使用双层气流疏导器而受罚,这些我就不详细讲了现在呢,F1的尾翼就变成这个样了

  为了在一些大直道上降低尾翼的阻力还引入了DRS(尾翼控制管理系统)但是打开DRS会降低下压力,所以也只允许在大直道上使用

  如今尾翼的作用也不再是那么明显了,如今的F1有大约60%的下压力都是由气流疏导器产生,也重新加入了前车翼,不过也不是以前那么傻的造型了

  前翼除了产生下压力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平衡下压力分布,如果过大的下压力集中在车尾就会导致转向严重不足,所以朋友们在为自己的私家车加装空气动力的时候也要尤为注意这一点,最好适当在车头加装一些风刀之类的东西,车头的下压力必须要有,至于如何调整...

  有时候,空气动力学的组件需要主动的去降低下压力,因为空气动力学是靠气流产生下压力的那么也一定会产生阻力,所以要根据赛道的布局(直道与弯道的比例)适当降低下压力,而且如果要跑较长距离(长到要考虑轮胎磨损的地步)也要是单调整下压力,空气动力学产生的下压力越大对轮胎的磨损也越大,最后还需要注意的就是气流速度与下压力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车速越高下压力越大,只有非常有经验,非常敏感的车手才能在100千米每小时一下感觉到空气动力学对转向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空力组件要在高速弯才能体现它的作用

  前面跟大家说过如果添加空气动力学车头也要有部件,车头的下压力会导致转向过度[2],车尾的下压力会导致转向不足[3],而空气动力学而调整,刚才也说了,只对高速弯有用,一般来说赛车在通过高速弯时具有转向不足是最安全的,而通过低速弯则应该具有转向过度的特性使赛车在过弯时更灵活,这样一个时间段看起来难以平衡的空气动力学可给悬架的调整帮了大忙,低速弯的转向几乎完全由悬架负责,所以悬架的调整可以偏向转向过度,而空力的调整则要后部大于前部产生转向不足,在高速弯用空力较多的转向不足抵抗悬架的转向过度继续产生转向不足的效果,这要完美的调整只靠悬架没有空力部件的帮助下是做不到的

  其实如果我会的话想跟大家说一下我驾驶空气动力的赛车时的感受和经验,但是很遗憾那时候我开的一塌糊涂,这估计也是我没法成为半职业车手的其中一个原因,因为现在的赛车都带有空气动力学组件。驾驶这些赛车我永远不知道极限在哪,平时我只会感受轮胎的极限,当驶过一个高速弯你用一个速度通过感觉轮胎已经到极限了,但是在空气动力学的作用下第二圈我还能以更高的速度过弯,那时候就有一种错觉感觉极限远远没到,我又是胆子比较大(说难听一点就是莽撞)的车手,第三圈再去推一推,哎我*尾翼就像是没了一样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那车还算稍微正统一点,有四点式的安全带,不然估计要是我自己的车头盔都要裂了...总之我开这种车的时候不撞过永远都不了解这一个弯道极限在哪,第一次的驾驶就出现那么打脸的情况...

  那么本章的内容也就是这些了,希望我们大家给我点赞哦,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们下期见!





上一篇:刘沛清教授:《空气动力学 下一篇:空气动力学原理ppt